行動的開始-鎖定目標 就是要『信託』!
公益信託(Charitable Trust)在英國是非常普遍的一項制度,幾乎每個領域裡,如環保、社福、文化資產等等,都有相對應的公益信託組織。由於協會是以棲地保育、資訊公開等議題為宗旨,因此,在選擇參訪對象時,我們就以此為主軸來尋找合適的團體組織。當然,推行公益信託達百年之久的英國國民信託(The National Trust)、和以推動工作假期為主的英國保育志工信託(BTCV)是我們絕對要拜訪的組織。
除此之外,今年四月開始與環境資訊中心合作專欄報導的英國媒體-「中外對話」,亦是由開放信託(Open Trust)所支持成立的環境新聞獨立媒體,為了更進一步瞭解資訊公開與信託結合的可行性,「中外對話」也在我們必訪名單之一。
接著,就是依據主要行程的動線,開始搜尋倫敦近郊相關的公益信託組織,如此這般,向國民信託租地來推廣環境教育的「英國田野研究協會-杜松廳中心」(FSC-Junipe Hall Centre)、由「水鳥與溼地信託」(Waterfowl and Wetland Trust)所成立倫敦溼地中心、以及由「倫敦野生物信託組織」(London Wildlife Trust)所管理的阿德萊德自然保留區(Adelaide Nature Reserve),也都納入了我們馬不停蹄的行程之中。
行動的過程-打破砂鍋問到底
在一陣兵荒馬亂、人仰馬翻的狀況之下,懷著虛心學習的心情,踏上了前往英國的路程。打從一開始在選訂參訪地點、連絡對方安排行程與接待人員等等,就是不斷接受挑戰與考驗應變能力的過程,也見識到了英國人處理事情的嚴謹態度與『急不得』的流程。
整體而言,英國的公益信託組織皆已發展至成熟運作的階段,關於草創期的艱辛歷程就只能依靠該組織的文件資料與相關書籍、回憶錄等等文字來補強說明。我們此行的重點乃放在各個公益信託組織或相關機構的「組織運作模式」、「外部資源合作模式」、「志工組織與培力」、「經費募集與分配」等等來進行訪談與經驗分享,幸虧本會彭主編的英文能力『嗄嗄叫』,讓我們可以『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挖掘出別人成功的秘訣。
行動的延續-激盪與建立台灣的公益信託環境
超重的行李裡,裝載的是一本又一本的公益信託參考資料;電腦記憶卡裡,記錄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訪談錄音檔;當然,還有我們三個人腦袋裡的文化衝擊與尚待重整的種種想法與對台灣環境信託的想像。這次的英國公益信託之旅可是收穫滿滿的不虛此行。
即便英國和台灣的法制結構不盡相同,有些英國使用的公益信託法案在台灣並不適用,但公益信託基本的概念卻是不變的。如何創造在稅制上的誘因、如何激發民眾對公益事務的熱情、如何讓組織有效的運用資源以達成信託的本旨,都是需要有配套的制度與法規來促成。這些也是未來我們在台灣推動環境信託時所需要加強之處。
後續的行動部份,我們於年底前將透過舉辦分享會的模式,來和更多有心人討論台灣推動公益信託的經驗和未來共同合作的策略。當然,在環境資訊中心網站裡也有我們英國公益信託行的相關報導與專欄文章,歡迎大家密切注意後續的發展囉!
悄悄話…有關英國公益信託之旅的相關報導,請見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台灣青年走出去!】以及【環境信託】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