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臺灣的樹,我來護!

募款進度
60%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警告
2024年
將會是全球氣象紀錄以來
最熱的一年
如何幫助地球降溫?
答案可能就在桃山神木
和133棵原始天然巨木森林裡!

桃山神木 2.0 山林守護計畫

耗時半年
自然環資」與「找樹的人」團隊
我們終於找到了15位民間登山好手
成為這次調查的「公民科學家」

本計畫為國內首次
啟用專業登山公民科學家
針對巨木級天然原始森林的
碳儲存調查計畫
重裝挺進海拔3,325公尺的桃山
目標是丈量133棵
平均高度40.6公尺的原始巨木林

計畫內容與目標

以科學數據
揭開巨木的存在意義

調查桃山神木原始林樣區內共133棵巨木之碳儲存量,與棲蘭山區內天然下種檜木林比較,由徐嘉君博士撰寫研究論文,證明巨木珍貴、驚人的固碳能力

以動態影像
留存山林的壯麗風采

知名生態電影導演—麥覺明,也加入了調查!全程隨行以影像紀錄本計畫珍貴過程,讓你我能透過不同角度,看見台灣的深山、巨木之美。

以行動教育
推廣樹木的生態價值

後續推出多元教育活動,例如攀樹、健行、講座等,讓大眾有更多機會接觸樹木、了解山林與我們生活的連結,同時推廣更多的環境知識,擴散友善自然的影響力。

計畫系列活動
Icon
11/01・台北
立即報名
Icon
11/13・台中
立即報名
Icon
11/23・台北
立即報名
Icon
12/01・台北
立即報名
Icon
12/02・高雄
立即報名
Icon
12/14・台北
立即報名
Icon
12/18・台北
立即報名
Icon
12/21・台中
立即報名

存在千百年的原始林
歷經了多少奇蹟才得以始終蓊鬱
為了讓更多人瞭解臺灣山林珍貴之處
我們挺進深處
進行臺灣首次
針對原始巨木森林的碳儲存量調查
期望透過數據與行動
喚起全球對台灣山林珍貴的認識與保護

行動重點與改變山林危機

解密天然森林碳儲存效益

成熟的天然原始林相較於年輕的人造林除了生物多樣性更豐富外,在碳儲存量上到底有多高,是這次行動探究的重點。面對日益嚴重的氣候危機,對「森林」進行保護與擴展是目前最有遠景的解決方法之一。

砍大樹種小樹荒謬政策

氣候變遷讓全世界開始重視樹木的固碳能力,並鼓勵植樹。然而因國人過往對山林資訊不瞭解,歷史上竟出現「砍大樹種小樹」的荒謬政策。

民眾與山林距離遙遠

早期因考量山區治理不易,臺灣入山管制十分嚴格,山林與社會大眾的距離始終遙遠。

山林棲地逐漸消失

過度開發、非法濫伐等,讓臺灣山林支離破碎。留不住土和水,也讓加重極端氣候影響,使得各地土石流災情頻傳,嚴重影響動植物。

「人們因了解而行動,環境因行動而改變。」

這是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
以及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一直以來的信念

這一次的桃山神木 2.0 計畫
則是一個以數據資訊
讓更多人能了解樹、了解山
了解環境的行動
邀請您的加入
擴散這次行動的影響力!

臺灣的樹,我來護!

徐嘉君

「一棵樹就是一個生態系,登上樹冠層,改變我看森林、世界的視野,怎麼能不著迷?」

徐嘉君

找樹的人 計畫主持人
麥覺明

「臺灣的生態特色之一,就是北回歸線上的森林之島,森林裡的大樹很多、每棵都像是一個神仙,守護著我們的土地與水源,令人肅然起敬。」

麥覺明

生態紀錄片導演
沈恩民

「我們的島有絕美的山林,而山林需要我們更多的關注與守護。」

沈恩民

知名生態插畫家
郭熊

唯有大樹,紀錄台灣島嶼千百年來的自然奇蹟。」

郭熊

黑熊保育工作者
阿步

「巡山員這份工作一點都不浪漫,浪漫的是森林給了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阿步

浪漫巡山員
雪羊

「巨木是凝結的時間,堆疊出台灣的獨特風景,與萬千生命的立體家園。」

雪羊

知名山岳作家與攝影師
計畫開啟契機

位於棲蘭170林道裡,70公尺高、樹齡推測近800年的「撞到月亮的樹」,運用*等身照攝影技術,紀錄台灣杉三姐妹。讓世人第一次能以最完整的角度去欣賞、收藏這台灣引以為傲的美麗巨木。

8月下旬,繼三姊妹後,「找樹的人」持續找尋臺灣巨木,並在雪霸國家公園及新竹林管處交界處谷地發現「桃山神木」。

環資再度獲得「找樹的人」團隊授權,將千辛萬苦拍攝到的「桃山神木」等身照製成海報,作為募款與推廣山林教育之用,並進行一系列推廣活動。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臺灣山林珍貴之處、保留這片原始林,我們開啟「桃山神木2.0」計畫。

計畫費用

預計募得新台幣 1,717,930元,募款所得經費將用於巨木調查行動、紀錄片與報導、環境教育推廣及行政相關支出。同時感謝此計畫執行團隊『找樹的人』贊助30萬元經費於調查行動。

贊助方案與回饋禮
Icon

(贈完)贊助300元

【守護臺灣原始林】同時擁有臺灣巨木明信片組
立即支持
Icon

(贈完)贊助600元

【加入守護棲地行列】同時擁有臺灣巨木地圖海報組(包裝貼紙與信封已贈完,改以普通信封寄出)
立即支持
Icon

贊助800元

【支持環境教育】同時擁有桃山神木等身海報
立即支持
Icon

(贈完)贊助800元

【支持碳儲存調查】同時擁有臺灣巨木地圖海報組卡阿朗巨木明信片組(已贈完)
立即支持
Icon

(贈完)贊助1,000元

【支持環境資訊公開】同時擁有桃山神木等身海報卡阿朗巨木明信片組(已贈完)
立即支持
Icon

(贈完)贊助1,500元

【支持生態保護】同時擁有桃山神木等身海報臺灣巨木地圖海報組卡阿朗巨木明信片組(已贈完)
立即支持
Icon

(截止)贊助1,600元

【守護山林棲地】同時擁有紀錄短片片尾感謝名單(10/3前完成捐款者)
立即支持
Icon

(截止)贊助3,000元

【擴大保育影響力】同時擁有桃山神木等身海報臺灣巨木地圖海報組卡阿朗巨木明信片組紀錄短片片尾感謝名單(10/3前完成捐款者)
立即支持
關於等身照技術

79.1 公尺高的桃山神木,以600公尺長攀登繩做軌道升降相機拍攝,每張照片以一比一的比例拍攝,再從數千張照片中挑選曝光相近照片編輯成等身照,需花費2至3個月,才能完成不扭曲、不變形的桃山神木等身照海報。

桃山神木是目前可執行等身照攝影最高的樹。

常見問題

廣義來說,所有增加碳庫的碳含量均可稱為碳儲存。

隨著氣候變化日益加劇,氣候變遷、環保也成為全民關注議題。根據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中規範的碳稅及碳交易內容,在此框架下衍生出的碳源及碳匯交易市場,預期會蓬勃發展,將帶動綠能產業及林業興盛,森林固定的碳在未來將成為可交易的產品,因此森林碳儲存的定量估算也成為當前研究的焦點。

參考資料:自然保育季刊 No.99 SEP. 2017

「公民科學」是讓一般大眾有系統地參與科學研究案中的全部或部分,通常由專業科學家規劃。透過公民的參與,不僅可以取得單靠科學家難以取得的大量資料,更能補足科學家難以進入之地區的資料空缺。

參考資料:環境資訊中心 公民科學家專欄

不需要回饋禮,想以純捐款支持我們為環境努力?

以定期定額的捐款方式
支持自然環資做更多

本計畫執行團隊

自然環資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於 2023 年正式轉型為財團法人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簡稱「自然環資」,期望透過環境公益信託守護台灣 3%棲地,同時透過環境教育,促進台灣 1/4 人口關心環境、採取行動,守護山林、海洋與濕地。

找樹的人

找樹的人團隊負責人徐嘉君,是台灣極少數研究樹冠層附生植物的學者,因此開始爬樹,因爬樹開始尋找巨木,進而啟動了台灣巨木地圖計畫。她認為保護森林或城鄉區域中的大樹,是對抗氣候變遷效益最高的策略。

大麥影像傳播工作室

大麥影像傳播工作室是專業紀錄片拍攝團隊,負責人麥覺明導演,致力於以影像為台灣的美好山海立誌,曾經5度獲得電視金鐘獎肯定。代表作品有電視節目《MIT 台灣誌》,紀錄片《黑熊來了》、《山椒魚來了》。

本計畫參與人員

陸續新增中

徐嘉君 博士

「找樹的人」計畫主持人、林業試驗所副研究員。著有《找樹的人:一個植物學者的東亞巨木追尋之旅》。

麥覺明 導演

《MIT台灣誌》主持人&製作人,生態紀錄片《黑熊來了》、《山椒魚來了》導演,曾經5度獲得電視金鐘獎肯定。

沈恩民 插畫家

生態插畫家,也參與本次計畫主視覺設計。著有圖文輯《山教我的事》、《慢慢生活》。

本計畫合作夥伴

陸續新增中

本計畫贊助單位

陸續新增中

本計畫響應聯合國 17 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當中的 5 項指標,其中包含:SDG 4 優質教育、SDG 12 責任消費及生產、SDG 13 氣候行動、SDG 15 保育陸域生態地劣化、SDG 17 多元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