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然環資基金會 環境信託部 溫于璇
※前言:「全民來認股守護白海豚」是首次以環境信託方式號召民眾參與環境行動,引起廣大民眾支持,然而是什麼樣的原因引起民眾加入呢?參與過程中他們的想法又是什麼呢?本次專欄內容節錄自作者研究論文,為讀者揭開「全民來認股守護白海豚」參與行動者的樣貌。
近年環境開發事件頻繁,環境行動四起,其中2010年發起之「全民來認股守護白海豚」更是備受注目。
發起團體為阻擋興建國光石化廠(八輕),不直接以反對為號召,改以「守護」為訴求,進一步提出保護土地、生態的概念,並透過環境公益信託的方式,號召全民以一平方公尺為一股,每股119元價格邀請民眾擔任綠色股東,認股購買濁水溪口的海岸溼地,以面對、解決環境開發壓力。此行動約有7萬人參與,引起廣大迴響。然而參與環境行動的這群人是誰?他們對於參與環境行動看法又是什麼?
認股人是誰?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參與網路認股的民眾扣除無法辨識性別者,網路認股者男性比例佔40.8%,女性佔59.2%,顯示女性在環境保護行動參與度高於男性。
檢視認股人出生地,發現全國各地皆有民眾參與此次行動,認股人分佈比例前五縣市依序為台北市、新北市、彰化縣、台中市、高雄市,顯示「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的行動,打破鄰避現象,讓環境運動不再只是當地受害者與環保團體的行動,而可喚起一般大眾實際行動。
如何得知行動?
認股者得知認股行動消息來源前三為民間團體介紹、各網站宣傳、親朋好友,一般主流媒體如報章雜誌、廣播電視比例較不突出,顯示實際參與環境行動的認股者,以親朋好友之比例為最高,誘使人參與行動最佳方式為透過人與人之間互動接收行動訊息,可以參與度提升。
願意付多少錢支持購地行動?
認股人支持平均購地行動之願付金額為52.2股(6,212元),認股數最大為11,900股,最少認股數則為0股。
以認股數分組,整體而言有74.8%認股人認股數1至10股(119至1,190元)比例最高,也有15.3%認股人認股數11至50股(1,309至5,950元),101至500股,佔6.5%;1,001股以上的認股人最少,不到1%。無論是以出生地或性別做認股數差異分析來看,整體趨勢皆是如此,認股數1至10之區間為最高,驗證此行動為集結眾人之力,發揮人民財團環境信託精神──「一萬人一元的力量大於一人一萬元的力量」。
網路認股人說了什麼?
檢視認股人參與行動後的留言內容,認股人對行動看法分四類主題:
- 以「保護環境的理由」為主題,關切此行動保護環境不同面向,包含參與行動為「維護自然之美」、為「保護生態」、以「物種保存」為由、以「人類生存仰賴自然」為由、「保護我們的家」為由、為「避免環境破壞」為由、「為了健康安全」、為「保護是人類的責任」、及「為了下一代」等九大面向。
- 以「反對開發為由」為主題,不同意政府政策、治理行為,或是財團開發行為,包含從僅提到「反對設廠」而未抨擊政府或財團的情況;到「抨擊政府、財團」,特別是以諷刺方式凸顯政府官員的失言風波,或謾罵財團開發行為;第三層次是提到「政策的價值觀」的開發行為,是少數人的經濟利益為主,顯示開發後的經濟利益分配不公,也直指政策缺少為環境長遠價值觀;第四層次則是認股人會提出「政策建言」,積極舉出其發替代方案。
- 以「支持認股行動」作為留言重點,包含為整體行動「打氣鼓勵」,或信心喊話、提出除認股外會有「更多承諾」幫助整體行動、從參與行動的角度提出「認股行動的意涵」、表達環境公益信託是「集結人民力量」的行動、提出對於此「行動深化」的方案、及提出「建議更多信託行動」表達公益信託的其他想像與可能性。
- 針對「行政聯繫」提出行動疑問及行政事項聯繫。
在有留言者中,依據留言內容分析四大主類目分布情況如下:提及「支持認股行動」有8,679人為最高,其次是提及「保護環境的理由」為6,850人,第三為「反對開發為由」有1,989人,「行政聯繫」則1,285人。
細部檢視留言內容主題下的次類目分布,整體留言提及次數最多的是對於整體活動打氣鼓勵的話;提及物種保存相關概念的留言為次;而提及次數排序第三為保護整體台灣為由;排序第四為保護生態為由的留言;留言次數有提及聯繫相關行政聯繫事項則排第五。
如何讓民眾採取環境行動,是環境教育關心的範疇。「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是以環境公益信託作為環境行動的策略,以環境行動實踐過程中達到的環境教育功能。
整理結果顯示以保護的理由中,前五個排序為「物種保存」、「保護『家』的概念」、「保護生態」、「為了下一代」、「避免環境破壞」,「維護生活品質」這五項,代表這五面向為民眾參與行動理由中所關切的部分,因此未來在號召民眾的過程中,可參考成為行動訴求。其中,「物種保存」之理由,係因以「保護白海豚」為號召,可見「明星物種」是可以吸引民眾目光,帶動更多人關切環境,進而參與環境行動並關懷環境。
註:本研究稱之「認股者」係指以網路參與「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行動第一階段、第二階段之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