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恩諭
調查日期:2023/6/30
調查地點:龍洞4號5m-南、10m-南、5m-北、10m-北
天氣:晴
水溫:26-27.5ºC
能見度:7m
龍洞4號的5m處珊瑚狀況「不佳」、10米處「一般」
本次調查在龍洞4號潛點,分別在南、北側調查了2個深度(5m、10m)。5m處活珊瑚覆蓋率(硬珊瑚+軟珊瑚)分別是南3.8%、北20.0%,以國際標準,屬於「不佳」(0-25%)。而10m處的活珊瑚覆蓋率分別是南28.8%、北31.9%,達國際標準「一般」(25-50%)的程度。
5m處南側珊瑚覆蓋率最低、其他測線上硬珊瑚比軟珊瑚多
5米處南側硬、軟珊瑚覆蓋率相近,且皆低於5%,是所有測站珊瑚覆蓋率最低的地方。其他3處則以硬珊瑚較軟珊瑚具優勢,覆蓋率高出10~30%以上。此外,本次記錄到零星新死珊瑚(<1%),因調查時尚未發生水溫過高、珊瑚白化警戒,且無明顯珊瑚白化現象,造成的原因仍是未知,須持續觀察。
珊瑚以外的底質主要以岩石為主,5m處以藻類其次,10m處則以沙或藻其次。
不論5m或10m處,底質類別中覆蓋率最高的是岩石,覆蓋介於43.8~50.6%。而5m處其次為藻類,覆蓋率分別是南側38.1%、北側21.9%。10m處南側以藻類為其次(13.8%)、北側則以沙為其次(13.7%)。
魚類指標性物種蝶魚數量最多、其他指標魚類僅有零星紀錄
魚類指標性物種中,以蝶魚數量最多,5m處與10m處族群密度介於每百米平方公尺4.25至9尾,又以南側5m處最多。另外在南側5m處觀察到較多其他指標性魚種,如笛鯛、石斑、鸚哥魚。北側5m、南側10m則僅有額外記錄到鸚哥魚。而裸胸鯙僅在北側10m處記錄到1筆,裸胸鯙可說是珊瑚礁重要掠食者指標。其他指標物種如老鼠斑、蘇眉、隆頭鸚哥,則未觀察到。
無脊椎動物數量少,魔鬼海膽數量零星
指標性無脊椎動物僅有少量清潔蝦與數量較多的魔鬼海膽。魔鬼海膽族群密度介於每百米平方公尺1至4隻。而除了南側10m處,其他測線皆有觀察到清潔蝦。
環境衝擊主要以漁具或垃圾為主,衝擊程度最高為低度
本次調查到的環境衝擊,主要以漁具和垃圾為主。南側5m處漁具衝擊程度為「低度」(1件/100 m2)、垃圾衝擊程度為「低度」(0.75件/100 m2)。南側10米處漁具衝擊程度為「低度」(0.5件/100 m2)、無垃圾衝擊。北側5m處漁具衝擊程度為「低度」(1.25件/100 m2)、無垃圾衝擊。北側10米處漁具衝擊程度為「低度」(0.5件/100 m2)、垃圾衝擊程度為「低度」(0.25件/100 m2)、其他環境衝擊為「低度」(0.25件/100 m2),應是被休閒潛水人員踢斷導致珊瑚斷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