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東非環境信託保育行

作者 TEIA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2013年12月09日 星期一

本會許惠婷於第15屆ICNT中報告。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長期推動棲地守護與環境信託,於2009年加入了國際國民信託組織(International National Trust Organisation,簡稱INTO),INTO每兩年會輪流於各洲召開一次會議,今年10月,第15屆會議首度於非洲召開,地點為東非的烏干達。本會也於會中報告白海豚公益信託的案例,向世界介紹台灣人民成功凝聚草根力量以為自己、下一代還有野生動物守護珍貴的棲地的過程。

這次行程是環資首次出訪東非,我們特別把握機會安排拜訪當地保育主管機關、NGO的行程,也到肯亞當志工實地參與野生動物保育工作。從內陸國烏干達,到肯亞海拔超過1,600公尺夏天也很冷的首都奈洛比,再到肯亞東海岸,全程近1,200公里,可說是一趟千里迢迢之旅。

之前對於烏干達的印象僅來自於紀錄片中內戰不斷的場景,到了現場,我們見識到了這片土地的肥沃與美麗宜人,還認識了保護森林以保存傳統醫藥知識的學者、在村落裡推廣農村在地農業經濟發展的牙醫。

本會環境信託中心孫秀如主任與台灣國民信託協會會長王俊秀教授於田野之旅中合影。參與微笑吧烏干達Mwenya Uganda音樂教室,村中學童好奇觀看

至於在肯亞,我們也實地走訪曾獲諾貝爾和平獎的綠帶運動發起人–馬薩伊,生前所參與保護的森林,在地森林社區協會在四年內把盜匪及盜伐者出沒的森林,變成都市居民呼吸新鮮空氣親近自然好去處的。而肯亞的印度洋沿岸,超過30公里長的白沙灘,當地的保育團體致力於保育海龜、鯨鯊等野生動物,漁民團體自力劃設禁漁區復育生態,藝術家個人也利用海邊撿拾來的廢棄物做成各式藝術品,試圖喚醒大眾對海洋廢棄物議題的關注。但是,美麗的海景第一排高度私有化,且被外地富人及財團持有,使原本棲息著許多生物的海岸森林被人類用高牆圍籬及道路切割成一塊塊。依賴魚叉等傳統漁法維生的漁民則指著自己的茅草屋告訴我:「在地居民住的離海不會太遠、也不會太近」。

在訪談中,一個由社區裡的漁民、商家、生物學家、旅遊學者共同結合的社區海洋保育協會分享了如何為共同利益集結起來守護海洋。看了他們運用淨灘撿來的海洋廢棄物再製成提包與藝術品後,我也與他們分享環資會之前的蓋藝術計畫,對於雙方相同理念但樣貌大不同的成果互感驚奇與讚嘆。此次東非保育行,受了當地保育團體很大協助,讓我們收穫良多;也由衷感謝歐都納圓夢計畫、外交部補助部分經費,及環資捐款者們的支持。東非保育行系列報導仍持續出刊中,預計明年一月中旬舉辦行後分享會,歡迎持續關注

相關報導:
東非環境信託及生態保育行系列報導:http://e-info.org.tw/taxonomy/term/41133

辦公室地址

231023新北市新店區民權路48號3樓

客服信箱

service@tnf.org.tw

電話

一般客服|070-10101-666
                   02-2910-6000
捐款業務|070-10179-320
企業合作|070-10108-236
企業志工及講座|070-10108-235

2024年公益勸募字號

衛部救字第1131360951號

支持與加入

 © 財團法人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