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誰的國誰的民? 國民信託保存奴隸歷史 正視社會正義

作者 許惠婷(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專案執行、國際國民信託組織 執行委員)

為了促進一個更公平的社會,讓組織內及社會中每個人能獲得平等的機會與待遇;也為了肯定與尊重「差異」及其可以帶給組織和社會的價值,英國國民信託在其「平等與多元政策」中明白表示:擁有多元背景的求職者、員工、志工、會員與訪客,是達到國民信託「For Ever, For Everyone」這項宗旨的核心。

國民信託不僅希望能夠減少歧視發生,更希望加強各種背景的成員對組織的認同與情感連結,透過多元的員工、提供更多樣且全面的服務,吸引更多元的族群的參與及支持。因此,國民信託致力於以下幾點:確保信託物業及國民信託提供的各種服務能為社會不同族群所觸及、推動工作環境以及各種活動中對不同族群的包容性以及機會平等(包含減少因為肢體狀況、文化背景、社經地位、少數族裔等條件對參與造成的阻礙);確保不同背景的族群都有機會參與國民信託的工作;及投入推動社區多元性及呈現多元文化襲產等。

承認剝削歷史 忠實呈現以引導反思

但這樣的政策,背後卻有著歷史的淚痕。國民信託的主席Tim Parker曾說明:「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美麗事物,幾乎全部都是藉由剝削他人而來的。」國民信託的物業之中,不乏和奴隸的歷史有關的土地和建築,許多華美的建築與器物都是被剝削的勞工所生產或用在奴隸貿易中賺取的利潤購買而得的,Parker希望國民信託能更妥當地肯認、並呈現這些犧牲與受難的歷史。透過深入研究與新的呈現技術,造訪國民信託物業的訪客,能透過拿起一支銀湯匙即可觀看這支湯匙的製造與貿易過程等互動方式,對這段歷史有更多體驗與了解。

蘇格蘭國民信託則和幾所學校合作,設計並推出了奴隸貿易的教案,讓學童或大眾透過國民信託網站,能更了解大西洋奴隸貿易的歷史,以及蘇格蘭、英國在其中的角色。

保存黑奴生活痕跡 從歷史再思當今議題

在大西洋另一端,種族與文化背景多元,同時也長年面臨許多衝突與爭論的美國,歷史保存國民信託(National Trust for Historic Preservation,簡稱NTHP)也長期投入藉由歷史襲產的保存與詮釋,推動多元族群間的相互了解、尊重,期望能邁向真正的平等與共榮。

NTHP保存了許多和奴隸以及非裔美國人相關的建築與地景,他們管理的物業中至少有27處和奴隸歷史有關聯,如Belle Grove莊園就保存了許多當年在這裡被奴役及生活的奴隸的紀錄。

Belle Grove 莊園。圖片來源:Josh (CC BY-ND 2.0)
Belle Grove 莊園。圖片來源:Josh (CC BY-ND 2.0)

根據歷史記錄,在1783~1851年間有276名奴隸在Belle Grove工作過,最高紀錄曾同時有超過百名奴隸。隨著工作人員的解說,訪客們會體驗一位19世紀一名名叫Judah的奴隸,在悶熱的廚房中長時間工作與生活的情況。一名訪客在參訪之後描述他的體驗「Judah的故事帶給我很大震撼,也讓我們這一群訪客開始討論起許多當代以及歷史脈絡下的複雜議題,包括奴隸、女權、種族歧視等。在這天的參觀導覽及討論結束之後,我們這一群原本互不認識,來自各方的訪客,已經建立起了緊密的互信關係。」除了現場體驗,NTHP也將當年奴隸的歷史紀錄數位化,整理並公開他們的來源、族譜,也幫助一些奴隸的後代能有機會瞭解他們祖先的真實歷史。

NTHP旗下和奴隸歷史有關聯的信託物業,從2000年之後大量納入了更多不同種類,除了莊園之外還包含奴隸長眠的墓地、博物館,他們分別座落在美國南方、東北的中大西洋州份及北方,類型多樣的使NTHP得以更全面地呈現奴隸歷史。NTHP也在Belle Grove等物業進行考古發掘,以深入瞭解當年黑奴生活及勞動的情況,並尋找更多關於奴隸的考古證據。除了研究工作,NTHP近年來也和大量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曾在這些地點被奴役的奴隸的後人合作,透過仔細設計的解說導覽內容,讓大眾在參觀這些物業時,能夠了解反抗奴隸制的歷史,甚至和當代議題連結進行反思。

老師教授奴隸解放宣言的插圖。圖片來源:Jim Surkamp (CC BY-NC 2.0)。
老師教授奴隸解放宣言的插圖。圖片來源:Jim Surkamp (CC BY-NC 2.0)。

例如在當年美國總統林肯構思與草擬〈解放奴隸宣言〉(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的林肯小屋,NTHP會引導大眾討論21世紀的人口販運、以及奴役、自由及解放等概念。而在1800年左右為華盛頓的姪甥Lewis夫婦所建、佔地2000英畝、至少有90名黑奴參與興建工作的Woodlawn莊園,NTHP則透過這裡探討當代糧食體系中的不平等,並推動永續農業。因為Lewis的兒子把莊園賣給桂格之後,桂格將這裡的土地租售給自由黑人及白人農夫耕種——這在美國內戰爆發前夕之時,是項值得紀念的創舉。

Woodlawn 莊園。圖片來源:rjcox (CC BY-NC-ND 2.0)。
Woodlawn 莊園。圖片來源:rjcox (CC BY-NC-ND 2.0)。

獅子山共和國的奴隸販售源頭  協助非裔人口找到自己的根

除了曾經使用奴隸的國家對於這段歷史進行反思,黑奴被售往歐美的源頭國家也重新檢視這段歷史。西非的獅子山共和國的Bunce島,在1670年開始有英國的奴隸販子及奴隸貿易公司駐紮,直到1807年英國國會廢止大洋洲奴隸貿易為止,大量被囚禁在島上的奴隸堡裡的俘虜被運送到英國的北美殖民地。1948年,Bunce島成為獅子山第一座法定歷史遺跡,由遺跡與文物委員會負責保存與管理。島上的奴隸堡遺跡面臨著污染、開發、淹水及獅子山的熱帶氣候……等許多自然與人為因素的威脅,而委員會則透過舉辦工作坊、焦點團體討論等方式,希望讓當地的社區能夠更加重視Bunce島的保存議題。近年,也有一些非洲裔美國人造訪Bunce,想要透過旅程串起這段美國和非洲之間的歷史,曾任美國國務卿的鮑爾(Colin Powell)造訪Bunce島及奴隸堡之後說「我是美國人……但今天,我不只是美國人,我也是非洲人,我感受到了我的根就在這裡。」

Bunce島的奴隸堡遺跡。圖片來源:bobthemagicdragon (CC BY-NC-ND 2.0)。
Bunce島的奴隸堡遺跡。圖片來源:bobthemagicdragon (CC BY-NC-ND 2.0)。

讓導覽解說也能「族群友善」  文史不該只有中產白人能夠參與

除了在保存的文物類別、導覽及解說教育的內容上盡可能更加多元及包容,國民信託也努力吸引更多元的訪客,打破只有「白人、中產階級」有興趣及能力參與文史保存及環境保護的刻板印象。英國國民信託的Tim Parker認為,國民信託(National Trust)名稱所象徵的「國族」,應該包含所有新移民,讓他們也能夠透過國民信託保存下來的襲產,了解這個國家的過去,並能從中獲得認同感或歸屬感。他說「保育就是把先人傳下來的東西完好地傳給下一代,並且加上我們對這些襲產更深、更好的理解。」2016年,一項由英國政府的歷史文物機構「History England」進行的調查顯示,2015~16年度,有59%住在弱勢社區的居民曾造訪歷史古蹟,而富裕社區居民有83%,兩者的差距已從2009~10年度的44%下降許多。而非洲裔及其他少數族群造訪的歷史古蹟的人數,也上升到58%。

2017年,英國國民信託發起「挑戰歷史」計畫(Challenging Histories);和學界合作,更深入研究他們持有的物業中較不為人知的面向,並希望能激發對於當代生活方式的辯論。第一年的工作是探索與LGBTQ運動者相關的物業的歷史。明(2018)年的主題則是女性,以紀念1918年英國女性獲得投票權的100週年紀念;國民信託保存了英國第一位女性議員Nancy Astor的家Cliveden、以及Liberal Women’s Suffrage Union(自由女性的參政權聯盟)發起人Laura McLaren的家Bodnant House,同時也保存了辯論另一方的資料,例如National League for Opposing Woman’s Suffrage(全國反對女性投票權聯盟)的主席George Curzon的房舍,這些都將會成為研究、回顧及讓大眾反思女性參政及女權運動發展的絕佳素材。

註1:遺跡與文物委員會(The Monuments and Relics Commission),和英、美、蘇格蘭等國的國民信託同是「國際國民信託組織」的會員團體,同樣致力於襲產的保存。

辦公室地址

231023新北市新店區民權路48號3樓

客服信箱

service@tnf.org.tw

電話

一般客服|070-10101-666
                   02-2910-6000
捐款業務|070-10179-320
企業合作|070-10108-236
企業志工及講座|070-10108-235

2024年公益勸募字號

衛部救字第1131360951號

支持與加入

 © 財團法人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