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陳品潔(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環境信託中心專案經理)
最近買下菲律賓的卡兒哈甘島的日本作家崎山克彥,來台灣徵選小島保育員,引起社會注目。全世界許多小島待價而沽,但並非每位島主都像崎山,知道保存原住民文化,推廣環境保育、生態旅遊重要性。相反的,許多島主的思維對於島嶼生態與文化具有破壞性的影響力。全球化商業脈絡開發下,許多影響全球氣候的關鍵生態系,正快速消失。特別是全球雨林,複雜龐大的生產力,背後承受龐大的開發壓力,具有串聯民間力量的環境信 託或許是商業機制下解套方案之一。
環境公益信託以雨林永世留存為目標
印尼雨林是目前全球破壞速度最快的雨林,歐美各國與印尼政府簽訂的碳交易方案,欲刺激印尼政 府加速帶動雨林保育工作,但原本體質不佳的印尼政府面臨強勢企業壓力,管理執行能力十分有限。若能透過民間與第三部門,從小眾開始形成一股保護雨林的力 量,環境信託是非常可行的方式。環境信託的概念,在現有體制下透過合法的買賣、捐贈或簽定契約的方式取得土地,並藉由財務支持或給付,獎勵自然或人文調查 與維護工作。若能以環境公益信託的作法保存雨林,雨林將屬於公有財產,無論時間如何更迭或變遷,當初設定信託的公益目的,在法令監督機制保障之下,將永續流傳。
信託的共識行動 優先於立法
印尼雨林快速且過度開發早已是嚴重的國際問題,因應此難題,國際保育組織將信託的概念運用於當地的環境與物種保育行之有年。類似像瓦拉西行動組織(Operation Wallacea Trust) 、蘇門答臘虎保育信託( The Sumatran Tiger Trust ) 等國際組織,根據發起國的信託法,由具有影響力人士在發起國募資成立跨國信託基金。當印尼在地缺乏有力的合作組織時,國外團隊會協助當地成立非政府組織團 體擔任營運信託組織機構。引進認同跨國信託保育的資源與人力,協助當地進行生態保育與研究,並推廣生態旅遊與工作假期,活絡社區經濟。法律的發展脈絡,通 常是因應人民問題與需求而生,雖然印尼目前缺乏信託法, 面臨大企業急速開發與民間沉睡的生態意識,善用信託的概念,有助於串聯小眾議題,發展解決地方性問題的群組的模式,各地的小眾與小議題的集合即為社會大眾 議題,等待時機成熟,立法自然水到渠成。
國民發起信託 在地力量生根
跨國信託機制對於印尼環境保育有其絕對的助益,然而透過當地團體,號召在地小眾以自身力量守護自身所關心重要的環境資產,更能即時發揮守護的力量。以永續維護印尼遺產為組織目標的印尼遺產信託基金會(Indonesian Heritage Trust) 為例,這些來自各地區的傳統社會印尼遺產保護網絡(The Indonesian Network for Heritage Conservation)以及非政府組織、大學和相關政府機構的成員,每月與各組織會討論協商如何加強和協助遺產保護的可能性。同時也積極提供政策和策 略,發起種種請願,同時也在2007年加入國際國民信託組織(INTO, International National Trusts Organisation)會員,積極與國家和國際組織、公私部門、社區合作與互動,積極爭取發展印尼遺產保護的資金。透過跨部門的協調,文物資產團體彼 此建立諸多友善關係,發展 至今,已形成一活絡的行動網路,是影響印尼遺產文物保存與教育推廣的重要影響力之一。如果這些團體能將遺產保存焦點移轉至雨林環境信託,這或許可以成為一 股保存雨林的力量。
跨國環境信託障礙 環境意識是解決之道
印尼環境信託案例,目前缺乏信託法保障下,信託標的物產權與主體營運的權益的保障為何?的確是印尼發展目前的信託案例永續的難題之一。另外,印尼社 會普遍對環境資訊的關心度不高,印尼坊間頁也很難看到環境生態介紹民間出版的或專業書。如何結合有志之士,拓展第一線環境新聞媒體通路與平台,提升民眾對 於環境意識認知與素養,將有助於環境信託案例推廣與民間力量的串連。
※參考資料來源:
1. 台灣環境信託中心網站
2. 國際國民信託組織
3. 瓦拉西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