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面對不斷流失的自然與文化資產,身為一般民眾的你、我可以做些什麼呢?自3月初開始,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以下簡稱本會)舉辦4場精彩的系列講座,分享台灣各地民間守護土地的故事。於3月27日邀集23位關心環境的民眾,實地走訪位於新竹縣兩處民間保育地,荒野油羅田及自然谷環境信託基地。透過實地走訪帶領民眾認識土地的故事,更親身體會民間保育地存在的重要意義。
租地做保育,創造田間生物多樣性
一整天的行程從位於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山腳下的荒野油羅田開啟,透過講師許天麟以及賴素櫻講解油羅田緣起,以租用在地農田,推動友善環境耕作,提倡地方生態保育,並透過農耕體驗活動讓大眾了解田間的生物多樣性。
中午由荒野志工群,運用田間各種野菜,包含昭和草、魚腥草、山芹菜、車前草、火炭母草、大花咸豐草、野莧…等等,搭配其他蔬果準備了豐盛的餐點,讓參與夥伴們親身感受一片農地除了主要作物外,維持田間生物多樣性不單是野生動物受惠,人們也多了許多野菜可食用。離開油羅田,接著前往芎林鄉認識台灣第一個環境信託案例-自然谷環境信託。
購地保育,實現夢想初衷
本次特別邀請兩位委託人以座談的方式,分享購買土地的初衷、當初又怎麼選擇買哪一塊地又為何做信託。
「一直希望自己可以為環境做什麼,買下一片土地做保護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以及「想住在山裡」是委託人吳語喬和吳杰峯對於購地保育的初衷。而這個夢想從一個山里溪谷同好會中的三五好友開始討論,並到各地看了30多塊土地後,最後選擇位於新竹縣芎林鄉鹿寮坑社區中1.8公頃的山谷地,並命名為「自然谷」。
對於土地的選擇,每個人皆有不同的想法。其中除了有理性的分析評估土地條件的人,還需要積極促成購地行動的夥伴。「人生短暫,想做的事情,做就對了!」吳語喬表示,當初邀集購地計畫時,接收到土地開發威脅(納骨塔、養鹿場),覺得必須行動,未來的路可再一步一步討論。
環境信託,永久的土地守護
「有什麼方法,可以在我死後,這片土地還能保留我們想做的事情?」語喬談及時當時的初衷表示,將自然谷申請成為環境信託地,是在一次購地後的討論中提出的想法。最主要的原因是,思考這片土地由幾個家庭共同購買,該如何避免未來子孫承接土地時有不同想法,或放棄保護而賣地的情況發生。藉由本會所刊登的環境信託相關文章資訊,吳杰峯向夥伴提出透過契約簽訂,成立環境信託後,土地可以依照委託人(原集資購地土地擁有者)的想法,永久地守護這片土地。
經過幾番討論後,幾位集資購地的夢想家,於2011年10月與荒野保護協會簽訂信託契約,將自然谷申請成為台灣第一起環境公益信託案例,成為台灣自1996年信託法通過後第一個以土地為信託財產的公益信託,開啟民間保育地的另一種土地守護行動。
讓信託法更完善,創造就業機會
「去做就對了。」吳杰峯表示,環保署於2003年公告「環境保護公益信託許可及監督辦法」,多年來只有自然谷一個案例,但若什麼都不做事情便無法起頭,也沒有稅務平等修法地可能。
杰峯更表示,許多年輕人有意願參與土地守護行動,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此去購地做保育。而參考英國國民信託,許多資產保留下來後,不單是保留了文化、生態,更提供了年輕人另一種工作選擇並創造就業機會,也因此對於環境信託也有了更多的期待與想像。
最後本次活動主辦人溫于璇表示,台灣的公益信託絕大多數為財務型信託,稅法上較沒有考量到事務經營型信託。而自然谷案例地成立,也是推動修法的一大助力。目前法務部的公益信託修法已送交行政院,賦稅署也提交了修法草案,讓整體公益信託可以走向更完善更友善民間團體。而自然谷環境信託的價值,除了自然棲地保護,將土地的喜悅分享給大眾外,更提共另一種土地守護可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