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湯谷明
2023年野柳珊瑚礁體檢於9月上旬辦理,共6位志工參與,包括一位從高雄遠道而來的生態潛水員(EcoDiver),不論是第一次或是資深志工的熱情參與,都是珊瑚礁體檢持續運作的動力。
調查結果
調查日期:2023/9/10
調查樣點:野柳地質公園(野柳岬)南側水域
天氣:晴
深度:5米及10米
水溫:27.8ºC
能見度:8-10米
調查結果顯示,野柳5米和10米活珊瑚覆蓋率(硬珊瑚與軟珊瑚總和)分別為15.0%及18.8%,皆屬於國際珊瑚礁體檢標準的「不佳」等級(低於25%)。2個深度的活珊瑚組成皆以硬珊瑚為主。其他生物類底質中,覆蓋率最高為營養鹽藻類覆蓋率,5米與10米處分別為15%及26.9%。
而不論是所有底質或非生物類底質中,岩石覆蓋率皆為最高,5米及10米處分別為65%及42.5%。而沙或泥的覆蓋率則相當低。
營養鹽藻類覆蓋率最高曾在2017年5米處58%,及2018年5米處45%,最低於2020年10米處為0%和2021年5米處0%,而2023年5米處為15%,10米處為27%。是否為該地區正常消長範圍,還有待長期觀察。
海棉覆蓋率的部分5米處為1.88%,10米處9.38%,兩個深度皆觀察到蝕骨海綿。
指標性魚類部分,5米與10米處皆有記錄到蝶魚及笛鯛,蝶魚族群密度分別為5.5隻/100m2及0.75隻/100m2;笛鯛族群密度分別為每100平方公尺0.25隻及0.5隻。
5米處還觀察到石斑與鸚哥魚,族群密度分別為0.5隻/100m2與 4.5隻/100m2。鸚哥魚族群密度在北部調查地點中居冠,樣區外也觀察到整群的刺尾鯛,其中也混雜了數尾鸚哥魚,推測可能是因樣區位於「萬里水產動植物繁殖保育區」,依法禁止垂釣、採捕,保育區多少發揮功效。
指標性無脊椎動物部分,僅記錄到魔鬼海膽,5米族群密度0.5隻/100m2,10米處為0.75隻/100m2。指標性無脊椎動物從歷年統計看來,觀察到的目標物種種類稀少,數量也不多。